1929年,美国经济大萧条爆发,成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灾难。这个危机的影响不仅仅是银行和企业倒闭,背后更深远的后果是美国非正常死亡人数激增,超过700万人,很多人死于自杀、营养不良、酗酒,或因无力治疗疾病而丧命。这场持续了十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民众带来了深重的打击,曾经富裕的中产阶级也走上了街头卖苹果。在这场悲剧的背后短线炒股配资,出现了无数暴富的机会,整个社会充满了极端的反差,富者愈富,穷者愈穷,简直让人感到魔幻。
大萧条前的美国:纸醉金迷的黄金时代
1929年10月29日之前,美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巅峰。社会上充满了奢华与享乐,人们享受着资本主义的辉煌成果。美国涌现出许多摩天大楼,汽车、电影和餐饮等行业蓬勃发展。美国民众习惯了分期付款,这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。在那个时代,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非常高,他们家里有汽车、电冰箱、收音机等家电,甚至中产阶级家庭已经开始拥有别墅、穿皮草,夏冬两季去度假旅行。这种生活看似无忧无虑,如果不是黑色星期二的到来,或许美国人会永远沉浸在这种“美国梦”中。
展开剩余83%黑色星期二与经济崩溃
然而,1929年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二,股市崩盘,股指一夜间暴跌40%,让无数股民感到绝望,很多人直接跳楼自杀。股市的崩溃拉开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序幕,也标志着大萧条的开始。
大萧条迅速蔓延,仅仅在危机初期,美国就有5000家银行倒闭,超过8万家企业破产,导致1400万工人失业。农民由于卖不出去产品,纷纷涌入城市谋生。原本富裕的中产阶级也迅速贫困化,许多人被迫搬出原本舒适的家,失去了汽车、电器和外出就餐的奢侈。许多人住进了狭小的房屋里,几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,甚至由于食物不足,一家人只能轮流吃饭。更糟糕的是,很多人甚至连30美分一天的床位都负担不起,只能流落街头,住在棚户区或收容所里。
中产阶级的悲惨变故
大萧条对美国最为惨痛的打击,莫过于曾经高高在上的中产阶级。这些银行家、医生、律师和工程师等精英阶层的收入锐减,甚至缩水超过60%。他们中的许多人,不得不靠乞讨和领取救济金维持生计。即便是曾经风光的作家、银行家、工厂老板,也不得不忍受极端的贫困生活,挨家挨户乞讨、捡废品为生。许多中年男子甚至因自尊心的打击,抛弃了家庭,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成为了乞讨者。
极度失业与自救
大萧条时期,失业率一度飙升至25%。很多人失业后,排队找工作成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。即便是每周一美元的工作,他们也拼命去争取。由于经济萧条时,许多公司倒闭,曾经体面工作的美国人,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为了生存,一些人选择流浪,搭乘火车到处游走,寻找微薄的工作机会。如果无法找到工作,他们只能靠乞讨和偷窃谋生。有些极端的个体甚至通过投保自杀,想让妻儿能通过赔偿金继续生活。
卖苹果的中产阶级
由于经济困境,许多曾经体面的中产阶级开始走上街头,卖苹果为生。虽然美国苹果丰收,但由于没有购买力,苹果滞销。于是,这些失业的人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苹果,然后加价卖出赚取一点差价,成为街头的“卖苹果人”。这一现象在当时蔚然成风,曾经穿西装的中产阶级,纷纷变成了街头卖苹果的小贩。
不受影响的行业:酒、电影与烟草
尽管大萧条给大部分行业带来了灾难,但并非所有行业都陷入困境。酒类行业尤其受益。尽管1920年禁酒令颁布,但许多民众依然无法戒酒。在禁酒令的推动下,地下酒贩和自酿酒行业大行其道,赚取了大量财富。同时,香烟业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繁荣,人们通过吸烟来缓解痛苦。许多酒商和烟草商都在禁酒令下成为了富豪。
电影行业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。人们通过电影暂时忘却痛苦,电影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途径。喜剧电影,尤其是卓别林的作品,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类型,而《乱世佳人》和《金刚》等经典影片也在这一时期诞生。此外,尽管经济萧条,女性消费品如口红和尼龙袜的市场却出现了暴增,女性对美的追求让这些廉价物品大行其道。
大萧条的最终结局
尽管大萧条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,但最终美国走出了这段黑暗时期。1933年,罗斯福通过推出新政,缓解了大萧条的危机。然而,真正带领美国走出大萧条的是二战的爆发。随着战争机器的启动,美国经济焕发了新的活力,男人们被征召入伍,女人们进入工厂,整个国家开始为战争服务。这一过程中,美国经济复苏,彻底摆脱了大萧条的阴影。
结语:战争与经济复苏
回顾大萧条时期,我们可以看到,战争往往是许多国家摆脱经济困境、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段之一。战争不仅能促进经济需求的增长,还能重振供给和企业活力。尽管战争带来许多负面影响,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它往往是一个经济转型的催化剂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